2022國考行測常識知識點:中國航天成就之火星篇
在行測常識判斷復習備考的過程中,讓大家頭疼的莫過于科技成果。它,內容涉及面廣;它,記憶難度也非常大。那應該如何有效學習呢,這里推薦一個比較好用的方法——同類知識點的總結,而且需要結合著時政熱點分類去總結,這樣堅持積累下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中公教育以中國航天探測火星的成就為例進行總結整理:
一、天問——中國行星探測任務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4月24日,確定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為祝融號。
2021年5月15日,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降落火星烏托邦平原預設著落點,在歷經了十年磨一箭后,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畢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實現繞落巡,跨越美國和蘇聯60年歷程,取得重大勝利。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
二、時政熱點背后的相關常識
1.1964年10月,美國水手4號探測器才向地球傳回人類史上第一張有關火星表面的近距離圖像,開啟了火星探測的新篇章;
2.火星-太陽系八大行星第四位(水金地火木 土天海王星)-類地行星(水金地火-巖石層)-赤鐵礦(氧化鐵)-紅色行星-古稱熒惑星(災難的預兆、戰爭的代表)火星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氬,此外還有少量的氧和水蒸氣?;鹦谴髿鈱优c地球大氣層都有氮存在,這是火星與地球最大的相似之處;
3.斜著公轉(周期兩年),有四季輪回,自轉(晝夜交替)一天24.66小時;
4.太陽、地球、火星在一條直線上時——火星沖日(間隔兩年零兩個月-26個月)
5.擺脫地球引力——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6.登陸火星的路程是半個橢圓——霍曼軌道(發射航天器最省錢省力的軌道);
7.根據太陽與地球、火星的距離,以及地球公轉的時間(開普勒第三定律)算出路程時間——7個月;
8.名稱來源-《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楚國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